流转的旋律

作家王心丽的LOFTER实验空间 2014 秋

出走🍀通道与苔点

把《碧山紀事》,放到苏南惠山古镇上的古色古香的书店里是不是很搭?把书放在书店里书架上,就知道了。惠山书局也是一家人文书店,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,同一般的人文书店是有些差异的,这家书店离高校学区很远,离文化区也很远,惠山古镇是一个旅游景点,所以放在这个书店里的书,多数卖给旅人游客,他们看对眼了,便可顺手带走。或是坐下来喝杯咖啡,拿一本对入眼的书翻翻,觉得爱不释手,顺便结账带走。旅途上的人,能坐下来喝一杯咖啡的,对书店里的书感兴趣的,要么是精神贵族,要么是失乐园的精神浪人,要么和我一样是求索无门的迷惘者。他们与写书的作者在内心深处会有相同相连的通道。我的第一感觉,这本书能够归属这里的。此刻这只是一缕腊梅的暗香,在惠山书局屋檐下浮动。必须得书出版了,放在这里,才能说是一个确定。书的命运和写书人的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,写书人的命运也是和书的命运捆绑在一起的。这种“在一起”,是从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存在的。


虽是寒冬季节,天井里的桂树是常青的,虽是寒冬季节,天井里青石上的苔点也是常青的。这就是我的信心。我的文学是无声细雨,是无形的风,是只要有一点点缝隙就能渗透,此刻我到这里来,从雕花玻璃窗格里看外面灰色的天空。

这是我的第二十部原创作品,第五部随笔集。隱隱觉得这本书前途未卜,才把它带到这里来的。

铁蛋哥和小张店长为《碧山纪事》这本书拍摄书影推广,这书里有一个深孔。他們问我,这孔是什么意思?我说,这是一个象征,每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解释。我的解释是“光”进来的地方,也是“时间隧道”,越往里越深越黑、越悠遠。它被白色的封面和封底掩盖,它在里面。就像考古所见,历史总是在里面,在下面,深埋在沙土中,镶嵌在岩石里。


和所有见到这本书的书友一样,無錫的書友对这本书很喜欢,这本书有很好的眼缘,也有很好的手感,书友们问我:“什么时候能够出版?”我说:“大约六七月份。”

对于这本书的文字内容,我是有信心的。这本书里的所有单篇都在网络博客里发表过的,有很好的阅读亲和力。收集到这本书里的,是经过再次润色、结构整合,按内在机理和图片精心编排,外在形式突出了纸质书的手感特性与美,包括开本也适合旅人随手携带的尺寸。设计师王俊先生为了这本书的制作,专程沿着书里的路线走了一遍,把皖南乡村的自然元素都抽象到篇章和字里行间。这本书里藏匿了一个独立文学旅人的生活屐印和细微的心迹。


我的文学经历告诉我,如果没有其它原因,这本书选对了出版社是能够出版的,也会有好的出版绩效的,可是我遇到了难以描述的麻烦。

铁蛋哥的视频镜头:灯光穿透了翻动的书页,深孔中透出的炫目的金属光泽,像冬天早上厚厚的云层中透过的阳光,照亮冰霜覆蓋的原野……
这一刻我兴奋无比,有一种被金光照耀的感觉,仿佛我已不是作者的我,而是世间的原野和草木,是青石上被阳光照耀到的苔点。

天色渐晚,灯光显得温暖而灿烂。书店打烊的时间到了,我坐在惠山书局咖啡厅不想离开。無錫對於我是一個重要的地理節點。一九九零年初夏時節我隨上海《萌芽》雜志社來過,一九八九萌芽文學獎在無錫頒獎。這個獎確定了我成爲一個自由寫作者作家的人生方向。一九八九在我的文学经历中实在不寻常。


惠山古镇的商业活动都在白天,到了夜晚这里是冷清的,静谧的,更适合冥想冥思,在灯光下冥想,被厚厚的夜色包裹……

无锡自古是个商埠,听杨老师讲往事,旧时商务活动,进来的,出去的都在码头上,无锡的码头有商务分类的,各类商务管理井井有条。

瞎子阿炳华彦君的家在无锡城里,从前拉《二泉映月》,我眼前总是定格这样的画面:阿炳在月光下拉着二胡回家的情形……很多年过去了,我还是放不下那个问题:阿炳熬过八年抗战时期,熬过内战时期,新社会来了,瞎子阿炳为什么感受不到新社会的曙光?他的生活并没有因为《二泉映月》而好起来,他要死,要带走他的还未被人录制的大部分乐曲,离开这个世界,永远消失。(《五月文丛· 阳光码头》出走之二 /王心丽)

 


评论(2)
热度(25)

© 流转的旋律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