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转的旋律

作家王心丽的LOFTER实验空间 2014 秋

郊 外

戊戌中秋之夜,坐在中山陵西3号的院子里,面对高高的树影,等候月亮升起,夜色因此时游客稀少而纯净,而静谧,眼下城里如此纯净,如此静谧的地方已是十分稀有。整个院落四个茶座只有我一个游人,面前的圆桌上有一只空的咖啡杯和一本书。永丰诗社的灯光从窗格里透了出来,这光也是无声的。那位一九八九出生的男孩,还在上班,书店要到晚上九点才打烊。 

树影后面,银灰色月光渐渐晕化开来,树影变得更加黑郁。月亮升起,只有光辉,没有喧哗。草丛里的秋虫,不知疲倦地鸣叫,它们从夏到秋,每夜都是这么喧闹的。喜欢郊外,也喜欢郊外山林间的声音,这声音是静谧夜空的陪衬。露天茶座的雕花金属台案上,放着一只空咖啡杯和一本新书《碧山纪事》,这是一本还未有出版社确认的、上海雅昌公司制作的书模型。


这本《碧山纪事》是我的新朋友,特意带它到郊外来感受郊外的清风和月光,这是它的第一个秋天,它还要经过冬天和春天,也许更漫长的时间才能确定。它是我的第二十部原创著作。我的第一部原创长篇小说《越轨年龄》和第二部长篇小说《陌生世界》是在这个山林附近完成的,它与它们之间的时间距离是三十个春秋。沿着外面的林荫大道向西走一千米,就是四方城1号。

我同那里有一些故事,还有一些被岁月提纯的记忆。卑微的人类有时想法是伟大的,伟大的人类生活多半是卑微的,卑微到不如草木,不如飞禽,不如小虫。

今夜的月,今夜的情境,是以往、以往的梦中所不曾有过的。

月是不在乎风云和岁月以及世人的眼光和世人的心情,阴也罢,晴也罢,圆也罢,缺也罢,总是依然故我,所有之所有,都让世人去感觉,让世世代代的世人去感觉。


法国作家莫泊桑有一短篇小说《月色》,在皖南碧山的时候,坐在碧山书局楼上的乡村旧书店里多次想到小说中情景,少年时代读过的“毒草”小说,过目不忘,终身难忘。这会儿又触景生情想到了这篇小说,只要在那个读过《莫泊桑中短篇小说》的人,都不会忘记这篇小说的,那是一个只有革命浪漫主义,没有男女私情的极端时代,读过这本书,读过这篇小说的人,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只有十二岁,那时我非常憧憬十四岁,到了十四岁就是少女。虽然我才十二岁,但是我能读懂书中神父异样的心理。过后几十年里,无论在哪里,触景生情地想起,都忍不住会心一笑,笑那个年代的有这本书读的少女。


仰望涣漫的月色和黑乎乎的树影,微风吹来,碎银般的月光在树影里面闪烁,忽隐忽现,月到中天,大约要等到深夜时刻。关于《月色》的随想,如涨潮的江水拍打江堤,而江水和江堤都在十几公里之外,眼前只有山林和月色。

自己的所有经历相加、相乘,也只不过是一卷白驹过隙的人生小说。文学写作修炼到眼前这份儿上,只要初心不改,也就到了“无不为”的、御心而行的境界。 数十年的写作,狂热不羁的心依然故我,这些年,野花四季都在郊外开放,夏虫,秋虫在郊外鸣叫。(图文/王心丽)五月文丛/《林间的草地》


评论(2)
热度(19)

© 流转的旋律 | Powered by LOFTER